我在现场丨苏超这半年:我们追着球跑 捡满了故事

“苏超”自今年5月开赛以来,凭借层出不穷的热梗和各队球员的拼搏精神不断出圈,热度持续攀升。作为央广网江苏频道的一名记者,2025年的“苏超”赛场,成为我和团队最滚烫的“新闻现场”。
南通主场直播(央广网发 刘剑忠 摄)
从南京到常州,从南通到盐城,哪里有比赛就往哪里跑,场里场外都成了我们的“战场”。“我在现场”——这四个字说出来简单,跑起来却真不容易。一个足球“门外汉”的手机备忘录里,今年记满了足球战术和各队特色的“知识点”。回望这半年,我们收获的故事,远比进球数更加丰富。
6月21日晚,常州主场迎战南京。那场倾盆大雨,把我们都浇成了“落汤鸡”。我的摄像同事,直接把雨衣裹在相机上,自己淋得透湿。我在场边出镜时,雨水不断模糊镜头,说话必须扯着嗓子才能压过现场的喧嚣。看台上,身穿红色球衣的常州球迷呐喊助威,震耳欲聋的声浪几乎要把雨声盖过。虽然现场有些忙乱,但那股子热乎劲儿——球迷冒雨加油,球员拼到抽筋,反而让我觉得,这球场上的热情,连暴雨都无法浇灭。
常州球迷雨中呐喊(央广网记者 顾炀威 摄)
足球场上的输赢之外,多的是关于人的故事。在“苏超”的叙事里,“小路边摊”成了赛事赞助商,市井烟火同样能够点亮梦想;珂缔缘李太镇深耕青训数十年,终于迎来开花结果;淮安主教练董松“正装执教”的背后,是对赛场与对手的极致尊重;“最大黑马”泰州队更是一路逆袭,最终捧起了象征荣耀的冠军奖杯。
盐城主场直播(央广网见习记者 李婕 摄)
在我们的镜头里,有孩子踮脚看球时兴奋的笑脸,有球迷高举旗帜、擂鼓助威的激情,更有观众泪洒现场、感谢球员拼搏的动人画面。每一个片段都让我体会到,“苏超”点燃的不仅是足球激情,更是一座城市的凝聚力。
一个个动人的故事,通过我们的镜头与笔触,触达了无数屏幕前的观众。在“苏超”赛事系列直播中,每场都吸引大量网友观看;《常州“大格局 ” “小路边摊”成“苏超”赞助商》这一报道,也在社交平台收获了数百万的播放量。这些数据背后,是“苏超”破圈传播的最好证明。
作为记者,我深感荣幸能亲身参与并记录这一过程。这半年,我和团队成员们互相支持、默契配合,通过短视频报道、现场直播、图文报道等全媒体手段,记录着“苏超”精彩瞬间,也见证着群众体育与城市发展如何相互成就。
从盛夏到深秋,从暴雨到烈阳,从第一现场到第二现场,在这条“追球”的路上,跑着跑着,我们自己也成了故事的一部分。“苏超”的赛场永不落幕,正如我们的追寻永不停歇。
我相信,真正的热爱,永远会在第一时间抵达现场。作为新闻人,我们一直在路上。
央广网记者 顾炀威
相关报道链接:特别的缘分 “这场主裁判是我的学生”


发表评论